华侨城在2012年启动的新一轮扩张转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投资规模更偏小型化,以投资10到20亿元的城市型欢乐谷为主;二是投资区域上更偏向于二线城市。
作为国内“主题公园+地产”模式的创立者,华侨城不仅面临着文化旅游地产行业的直接竞争,其自身也面临着模式运行的困境:由于早期欢乐谷项目投资规模过大,相关房地产项目在政策调控的影响下也销售不畅,资产周转缓慢。
进入2012年后,华侨城也开始不甘人后,先后与深圳、福州、宁波等地方政府签下了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毫无疑问,在新一轮旅游地产的扩张中,如何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和进行模式变革是华侨城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去年我们在福州、宁波新签约的投资项目,在开发建设上会与我们之前的欢乐谷项目有所不同,在投资规模上可能会有所缩减。”华侨城董事会秘书倪征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12年的扩张是华侨城第二轮扩张的开始,在区域的选择上已经与华侨城上一轮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扩张有很大区别。
在中银国际地产分析师田世欣看来,华侨城在2012年启动的新一轮扩张转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投资规模更偏小型化,以投资10到20亿元的城市型欢乐谷为主;二是投资区域上更偏向于二线城市。
“在投资规模方面,预计华侨城新一轮扩张将主打三种产品,包括欢乐谷精选版、欢乐海岸和东部华侨城模式,相较原先深圳的欢乐谷产品,投资规模和体量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减;而在投资区域方面,后续将投资的如福州等城市在二线城市中常住人口和人均收入等指标都属中上游水平,旅游和房地产两大业务的需求可以得到保证;从大区域上看,上述城市的目标客户覆盖区域也正好形成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田世欣表示。
华侨城在深圳的“欢乐海岸”项目被认为是其新一轮扩张的主流产品模式。作为华侨城的第四代旅游产品,“欢乐海岸”包括了文化、生态、旅游、娱乐、餐饮、购物、会所、度假公寓等多种元素,是“旅游复合产品+地产”的组合。和以往采用封闭式的、收取门票的旅游产品不同的是,该项目采用开放式的娱乐休闲区域设计、依靠住宅销售收入(度假公寓)实现快速投资回笼、依靠商业租金收入实现长期现金流和资产增值。
“欢乐海岸的度假公寓以销售钻石会籍的方式出售,其会籍费总价款达33亿,这已经覆盖了该项目28亿元的总投资额,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其销售回款已经有10.5亿元。”田世欣认为,以欢乐海岸为代表的华侨城第四代旅游产品在投资回报期方面已经短于一般的旅游地产项目。
缩减投资规模、提高可销售物业的占比显然有利于华侨城缩短项目的投资回报期、降低投资风险。在第一轮的扩张中,正是由于项目投资摊子铺得过大,从而导致了华侨城资金沉淀严重。
为了尽可能降低负债的风险, 2012年12月4日,华侨城成立了一项“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实际上,相对于许多有名无实的旅游地产企业,华侨城有一项可以利用的资源,就是主题公园的门票收入。作为国内旅游地产的先行者之一,华侨城从2002年至今,已创立了四代旅游产品,先后进入了5个区域10个城市,接待游客的数量达到2430万人次。
为了尽可能降低负债的风险,2012年12月4日,华侨城成立了一项“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华侨城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的欢乐谷2013~2017年的门票收入为基础资产,融资18.5亿元。公告显示,这笔资金拟被用于华侨城欢乐谷项目的升级改造。
而由于拥有欢乐谷门票收入这项独特的资产,华侨城的门票资产证券化也被认为是其开创的一条其他旅游地产企业“无法复制”的再融资渠道。
目前,该项债券已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上市。虽然倪征表示,“这项债务性融资对于华侨城的资产负债表影响不大”,但不少券商均认为,华侨城此举意在缓解国资委对于央企负债的限制,为华侨城的异地扩张奠定基石。预计未来华侨城在武汉、成都的欢乐谷,也将采用这种创新融资的方式实现低成本融资。
同质化竞争风险显现
虽然华侨城在品牌、管理标准、管理系统等方面是国内佼佼者,但与迪士尼相比依然差距甚大,因为迪士尼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系统。
虽然华侨城不断期望通过包括产品模式转型、创新融资渠道的方式降低企业投资运营的风险,但事实上,其"主题公园+地产"的模式并未有战略方向上的改变,在未来国内的主题公园市场方面,华侨城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华侨城最为主要的一个竞争对手当属正在建设中的上海迪斯尼乐园。2011年4月,总投资245亿元人民币的上海迪斯尼项目正式动工,项目预计在2015年建成。相比总投资40亿元的上海华侨城欢乐谷项目而言,迪斯尼项目的体量显然要比欢乐谷大得多。
对于与迪斯尼的差距,华侨城总裁刘平春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坦言,虽然华侨城在品牌、管理标准、管理系统等方面是国内佼佼者,但与迪士尼相比依然差距甚大,因为迪士尼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系统。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项目的单位面积接待能力、重游率和收入结构等方面,华侨城的欢乐谷与迪斯尼都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目前,欢乐谷单位面积接待游客数量仅为世界一流主题公园的一半,平均重游率也只有30%~35%,远低于迪士尼和环球影城60%~70%的平均重游率水平。
同时,华侨城主题公园的收入来源目前还是依靠门票收入,门票收入占了其总体旅游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三,但迪士尼除了门票收入外,很大一部分的收入还来自于其园内的商品和餐饮服务。
与此同时,在准一线城市的武汉,华侨城的欢乐谷项目也并非一枝独秀。由上海世茂集团投资400亿打造的武汉嘉年华主题乐园项目将于2015年开业,这个占地50万平米的主题乐园包罗世界各著名主题游乐项目,号称是未来华中地区最大的室内主题乐园,该项目对华侨城带来的竞争压力不言而喻。
即便在苏州、常州、徐州、泰安、宁波等较为核心的二三线城市,宋城股份、苏州高新[4.79 1.70% 资金 研报]等企业投资的各种主题公园项目也已纷纷落地。可以预见,作为华侨城新一轮扩张的主战场,未来二三线城市的主题公园市场也将形成更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编辑者:fyf808.com
更多资讯请访问 富阳房产网www.fyf8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