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源镇蒋家村一个名叫高家墩的地方,荒草丛生。今年4月,村里老人说出了那个地方的秘密——那里安葬着数百名在抗日战争东洲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士。2008年,村民蒋雪谷发起倡议,筹集资金,立起了一块简单的纪念碑,以表达村民对“赵司令的兵”英勇奋战的敬意。
富阳日报记者实地走访抗战将士安息地,寻访村中老人,还原了74年前那场战争往事。6月6日,富阳日报报道《数百将士长眠大源蒋家村》,引发各方关注,更在不少经历过东洲保卫战的老人中刮起一阵回忆风潮:曾送士兵去东洲打仗的何炳渭回忆那些年轻生命在战争中瞬间逝去的残酷场景;85岁的羊邦淦老人回忆起他那活抓鬼子而被五马分尸的堂哥,以及当年鬼子扫荡时的暴行……
富阳日报的一系列报道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表示要尽力保护抗战将士安息地。还有有识之士建议,打造一条两岸交流的“温情路线”,将东洲保卫战将士安息地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以示对历史的尊重和纪念。
当地:“尽最大力量保护”
对于高家墩这个一度被人遗忘的抗日将士安息地,当地政府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
蒋家村村委希望能够好好保护这一个抗日将士安葬区域,最好能够重新立一块纪念碑,以表对逝者的敬意,并特地将此事委托给本村村民、作家蒋金乐负责。“现在的碑文是老百姓自己筹钱做的,比较薄,而且内容的表述也不够丰富、准确。”村书记蒋顺国说,如果条件允许,村里还希望能建造一个东洲保卫战的纪念馆,将阵亡将士的名字、一些战时的老东西都陈列在馆中,让后人铭记这些为抗日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
大源镇副镇长章丰伟表示,镇里对于蒋家村的这一发现非常重视,蒋家村正在准备创建杭州市历史文化村和浙江省历史文化村,如果能够立项成功,高家墩的抗日将士安息地将作为其中一个项目来实施。
“我们希望在这里建造一个‘东洲沙抗日保卫战将士陵园’。”章丰伟透露说,规划已经在今年4月底通过论证,一旦立项成功,将在这里修建纪念碑、纪念台、围栏和步道等,最快2015—2016年能够开建,预计投资为80万元,“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会尽最大力量保护,这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后人有责任好好保护,这也是对抗日将士的尊重。”
蒋金乐:打造一条两岸交流的“温情路线”
对于此事,作家蒋金乐内心酝酿着一个更“温暖”的想法。他说,东洲保卫战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成果,牺牲的将士虽然是国民党部队,但都是爱国抗日的好青年,“为国家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值得我们永远尊重和缅怀”。
蒋金乐说,目前富阳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刚刚创立,今后来富阳的台湾游客会越来越多,那么,“来富阳,看什么”,就成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源蒋家村高家墩的发现,实际上将东洲保卫战后留下的很多点串联成了线。“战场在东洲,司令部在大源塔堰,关帝庙的原址也找到了,阵亡将士在后方的安息地是蒋家村,整个东洲保卫战的据点安排都很清晰。”蒋金乐说,周恩来在东洲保卫战胜利后特地到大源慰问,所有独立的点一经串联,就是对整个东洲保卫战的高度概括。
“黄公望隐居地——东洲保卫战纪念碑亭——塔堰村周恩来视察大源纪念碑——关帝庙(暂时安放、祭奠阵亡将士的地方)——蒋家村祠堂——高家墩抗日将士安息地——龙门古镇”,这是蒋金乐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设定的一条“海峡两岸交流温情路线”。他的解释是,黄公望和龙门古镇是富阳的两张名片,而中间的点是纪念东洲保卫战的一条旅游参观路线,这条线路融合了很多让台湾游客备感亲近的元素。
“比如,蒋家村祠堂是战士们烧火做饭的地方,蒋介石的后人蒋孝严为祠堂题了词,这些都融合了台湾与大陆文化交流的元素,会让台湾游客更有亲近感。”蒋金乐分析说,他拟定的这条旅游路线实际上是台湾与大陆的“血脉通道”,有文化、有山水、有历史、有人文、有古建筑,是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这条路线一定会让台湾游客耳目一新,更会让他们感受到大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这一线路还能带动富春江南岸的发展,向游客展示‘江南新城’的新风貌。”蒋金乐说,游客在黄公望隐居地、东洲保卫战纪念碑亭参观后,或船或车,一路观赏富春江美景。过江之后,江南新城的新风貌,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新富阳新江南的发展。
“除了两岸交流的线路外,我建议在蒋家村建立一个东洲沙保卫战纪念馆。”蒋金乐说,这场战役的意义之重大,史册中早有记载,而目前富阳史志办编纂的史料中记录了数百名在东洲牺牲的将士,这都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富阳目前还没有这场战役的纪念馆,无论是作为两岸交流的需要,还是对纪念历史的需要,这个纪念馆都很有存在的必要”。
编辑者:fyf808.com
更多资讯请访问 富阳房产网www.fyf8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