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黑名单”首先是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全国统一的名单库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布。《规定》于10月1日生效后,在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下的子网站“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内,将专门设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查询平台,任何人不需要密码就可以查询。
原先法院也会定期在媒体公布“老赖”名单,但老百姓想查一查这人到底诚信如何,通常还是要去法院查询,有时嫌麻烦就不查了,这就给了“老赖”一定的生存空间。
“对于有的‘老赖’来说,可能有些人知道他信用不好,但换了个圈子就没人知道了,等查询系统广为人知之后,老百姓养成‘查一查’的习惯,估计‘老赖’将很难再借到钱了。”俞江群介绍说,“再说得通俗点,一旦大家都习惯于事前‘查一查’,那‘老赖’想找人合伙做生意、谈对象都可能受到限制。谁愿意和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来往?”
除了最高院下面的查询系统外,地方法院也会通过公告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布“黑名单”。
此外,这次的司法解释还规定了定向通报制度,将失信信息数据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进行“点对点”通报,由这些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这就意味着,“老赖”将无法继续其市场行为。“一直以来,我国的信用奖惩机制不太规范和健全,大量失信行为不仅没有因受到惩处而遭受损失,反而会因为能够逃避履行义务而得到好处。《规定》的出台挤压了‘老赖’的生存空间,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最终必然会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俞江群对“定向通报机制”的作用充满期待。记者 何芳芳 实习生 陆伊婷 通讯员 骆萍英
编辑者:fyf808.com
更多资讯请访问 富阳房产网www.fyf8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