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嘉诚频频从香港及内地撤资,此前媒体已有深刻解读,最玄乎的也最深刻的就是,李嘉诚布局连环计,抽身等待中国危机。
这个观点认为,首先中国内地及香港房地产业务迟早会盛极而衰,而此时欧洲正好提供了一个抄底机会,是进行资产转移并升值的良机。但李嘉诚不会就此离开中国、离开亚太,而是在等待中国经济泡沫破灭,只要由楼市泡沫崩溃导致的经济危机,或者由地方债务危机造成的金融风险,那对于李嘉诚就是绝好的机会。
但无论如何,以“分散投资”来解释目前的投资动向,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长江实业董事郭子威表示,公司出于稳健的投资考虑,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天卖出去,明天价格合适还可能再买回来。国内外的投资机会同样都在关注,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
而对于王石、潘石屹两位地产大佬的举动,如果具体从各自公司业务上来分析,同样是是开门做生意,趋利避害,买卖很正常。毕竟万科、SOHO中国在内地的投资体量很大,就算套现十余亿,也无法改变他们的业务模式。
分析表示,王石(万科)是在二线城市率先进行资产出逃,但又不是百分之百出售。这说明万科的心理是矛盾纠结的,一方面是想利用人家的资金来补充自己的房地产资本,另一方面是控股权仍然在握。假如将来杭州乃至浙江房价加速下跌,比如下跌三成,那么就会有四成是别人的,就是亏损转嫁给别人了。这正是商人的精明之处。
对潘石屹,业内猜测,最终决定出售上海项目,最重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转型的资金压力。去年8月,潘石屹宣布了SOHO中国的转型,从“开发-销售”转变为“开发-持有”,以获得长期物业增值。虽然包租公买卖细水长流,但对资金和管理要求很高。
据分析,SOHO中国在上海的发展并不顺畅,它在上海共投资开发了12个项目,有9个项目至今仍处在工地状态,且大部分项目工程进展迟缓,其主要在于看不到项目未来的收益。倘若这些项目建成之后零售,资金成本将会远远超出他们原本的预期。再加上SOHO中国还先后遭遇“东八块”的失守和外滩地王诉讼的失利,不难理解潘石屹将发展重点转回大本营北京,或是转向海外市场,实行分散投资。